<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 kinmen/2838421644/>



今天在金門日報上看到一則很有趣的新聞:


互花米草入侵危害浯江溪口紅樹林 盧主秘昨率員展開拔除行動


記者莊煥寧/金城報導


浯江溪口潮間帶發現互花米草入侵,嚴重危害到紅樹林的成長及濕地生態,縣府著手處理防治,昨日並由縣府主任秘書盧志輝帶領各單位及社區代表在緊鄰浯江出口海的夏墅海岸濕地動手展開移除行動,宣示縣府防除互花米草及維護濕地生態的決心。



這項拔除互花米草的行動昨日在夏墅海岸展開,由縣府住任秘書盧志輝主持,包括縣府建設局長李增財,及林務所、水試所、農試所、金城鎮公所、金門國家公園、夏墅社區、後豐港社區代表、荒野協會保護協會等一百多人到場參加,大家在盧志輝的帶領下,動手拔除了沿岸二百多平方公尺的的互花米草,以行動展現維護濕地生態的決心。



互花米草原產於美國東南部海岸,一九七九年引到中國,約十多年後,迅速侵害了沿海灘塗地,致使魚、蟹、貝、藻等大量生物喪失生長及繁殖的場所,直接導致海產資源銳減,航道堵塞,使大片紅樹林消失,海水水質變劣。



金門地區的浯江溪口等濕地的互花米草是由對岸漂流(或鳥類挾帶種子)過來的外來種,生長在潮間帶的多年生鹽沼植物,植株耐鹽耐淹,抗風浪,種子可隨風浪傳播,根系分佈在六十公分深的灘土中,單株一年內可繁殖幾十、上百株。由於繁殖能力強,且族群擴展迅速,已嚴重影響金門海岸濕地生態,造成紅樹林生長區銳減,影響動植物的繁殖與棲息。



盧志輝指出,互花米草擴展快速,為免浯江溪口紅樹林生態受到破壞,縣府建設局也曾展開割除,但進行還不到一年,又重新蔓延,更勝於以往,成長的速度令人心驚,以前這邊是紅樹林,非常漂亮,也是地區重要的景觀,包括各界外賓來看都非常欣賞,現在看到互花米草的入侵,壓迫紅樹林的生長,很多紅樹林都受到壓制沒辦法成長,令人憂心,如任由這些互花米草蔓延,將來造成的危害,是生態方面的問題,如何共同來防除,過去包括國外或大陸地區對於也有許多研究,目前為止也有許多透過藥物或其他方式來移除,但直接連根拔除是比較有效的,目前縣府也委託專家來做研究,希望能找出理想的對策。



他也提到,海岸的互花米草、陸上的銀膠菊對於地區的影響都是相當深遠,感謝大家共同來參與這項活動,也希望藉此喚醒地區民眾共同來重視這個課題,一起來響應防除互花米草的行動。



荒野協會保護協會陳德宏說,入侵種的互花米草,是於一九七九年中國大陸引進到崇明島,本來是要當作一種海岸防護的作物,前十年中國政府並不覺得這個植物有什麼危害,還是很歌功頌德地告訴民眾說這東西對環境有多大的幫助,超過十年以後,它開始危害了,造成環境的惡化,環境的單一化,甚至航道的淤積,這個入侵種的互花米草,在中國大陸從山東省到海南島、香港,已經造成了濕地生態的危機,本來浯江溪口也是鱟的棲息環境,前幾個月還拍到鱟來上岸產軟,但是出不去,被互花米草卡住,本來很純淨的泥灘濕地,因為互花米草入侵改變為草原的潮間濕地,當中的物種與生態會完全的崩解、改變,現在已影響到紅樹林的生長。



他說,縣府希望找到許多方法儘速把它移除掉,今年年初就開始做一些樣區的調查與移除的實驗,其中有用怪手移除,就地掩埋覆蓋,但哪些與紅樹林混生的互花米草,機器卻無法進去,一定要用人力拔除的,而地下有管道的,為免後遺症怪手也無法深入挖掘,必須搭配人力與機器才能根除。但互花米草去除全部的根相當困難。根除了,地下還會冒出來,實驗證明,每個月固定一次的拔除、割除,其效果是不錯的,第一個月拔除後,第二個月遞減百分之八十,重新長出的植株數量只剩百分之二十,第二個月又拔除後,第三個月長出的植株只剩百分之七,只要連續的拔除,長出的數量就好控制了,這些研究成果是可落實於實際的操作面,以維護本土海岸生態系統。


引用網址:http://www.kmdn.gov.tw/article/news-2008-10-4-23-29-29.htm


這則新聞有趣的地方在於,金門的紅樹林是從台灣引種過去的,並不是金門的原生種,就定義上來說其實也是「外來種」,而互花米草也是外來種,所不同的是,它是不請自來的。


既然它們都是「外來種」,那誰有權利決定兩者之間誰該在金門繼續存活下去?


金門浯江溪口是草澤林澤混生的地區,區內有水筆仔和海茄冬,這些植物本來不產於金門,但是為了海岸保護而被引入金門。而金門人對這片水中森林植物本身似乎也沒有太多的利用,在染料、建材、炭材等各類經濟利用上,都沒有看見實際應用的例子。但是在生態教育及環境保護上,這一片外來的森林為金門帶來了不少的助益。




<互花米草標本 圖片來源:Http://www.csdl.tamu.edu/FLORA/ftc/dft/imatxpoa.htm>



本來互花米草如果進入金門之後能夠與紅樹林和平共存也就沒什麼問題,自然界中像這樣拓殖的例子比皆是,問題就在這種植物在金門落腳之後長的比人為引進的紅樹林植物還好,而且大有取而代之的趨勢,於是現在享有紅樹林所帶人益處的人就緊張了,擔心紅樹林消失之後,紅樹林所帶來的資源會隨之消失。


去除互花米草的這個動作,說穿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思維,所謂的「資源保育」,保育的對象是對「人」有利的物種。


這樣的思維並沒有什麼不對,畢竟生物的本能原來就是在尋求賴以維生的資源。不過把浯江溪口環境變化的問題全部歸咎於互花米草,這樣的思維就值得商榷了。




<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 kinmen/2837585909/



姑且不論現在的浯江溪口景觀是不是千百年前的那樣,紅樹林該不該出現在這片水域,但是這片森林真的為金門帶來了好處,像是為潮間帶的生物帶來食物來源,增加了這塊海陸交界之地的生產力,讓魚、蝦、貝類等水產產量提高,也為鳥類提供了一塊食物富足的棲地。更有消波塊的功能,可以保護之內的陸地不受大浪的侵襲,也過濾了從河川上流帶來的廢棄物質,維持近海水質的穩定。當然,這片森林多樣的棲息生物在教育上的意義更是不容忽視的。


站在資源永續利用的角度上來看,去除互花米草似乎是個不得不的舉動了。




<互花米草的花 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urtica/209729823/>



任何生命都該被尊重,所有的生物也都有生存的權利。如果孩子們問:「為什麼要拔它?」如果我們的回答是:「因為它不是金門這裡的植物。」那我們該怎麼跟孩子解釋,我們吃的蔬菜水果也都是外來種植物呢?


也許該跟孩子講清楚,這些「雜草」之所以被拔掉,是因為它們影響到了其他動物及植物的生存,讓它們沒有辦法繼續活下去。讓孩子們知道,我們不是因為它是「外來的」而剷除它,而是因為它「傷害到其他生命」。比如說金門的高粱,它當然不是金門本地產的植物,是「外來的」,卻為金門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成熟時節的高梁田,壯麗的景色更成為金門最具鄉土味的景觀。而許多「外來的」植物在拓展期之後適應了這塊土地,成為所謂的「歸化種」,成為環境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像是馬纓丹這種植物,當初是以觀賞植物的角度引進,如今卻成為許多蝶類及蜜蜂等昆蟲重要的花蜜來源,是不是要強調「外來」這樣的字眼


我想,互花米草的存在,及剷除行動的背後,應該是基於對生命的尊重,而不是一種「去除外來」的思維。無論是不是外來者,只要危害到其他的生命,都會導致本身的窮途末路。





<互花米草的手繪圖 圖片來源:Http://aquat1.ifas.ufl.edu/ drawlist.html



無論如何,由官方開始的清除互花米草行動代表了主政者對環境變化的注意與關心,關於這一點,是十分值得加以肯定的。



 


相關報導:


挽救國寶紅樹林 金門清除外來種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從中國大陸入侵金門灘地,嚴重破壞潮間帶生態環境,金門縣政府三日在金城鎮浯江溪口展開除草除害行動,遠方即是生存遭危及的國寶紅樹林。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傳真 九十七年十月三日 >


(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三日電)外來種互花米草入侵金門灘地,嚴重破壞潮間帶生態,尤其危及國寶紅樹林生存,金門縣政府今天舉辦互花米草清除行動研習活動,正式向外來害草宣戰,以期確保生態環境。



互花米草清除行動研習活動,上午在金城鎮浯江溪口舉行,由金門縣政府主任秘書盧志輝主持,包括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縣府所屬建設局、農業試驗所、林務所、水產試驗所、金城鎮公所、夏墅及後豐港社區發展協會等一百多人參加,進行移除講解和示範。



盧志輝指出,金門遭到外來種植物入侵,陸上有銀膠菊,帶來過敏性鼻炎,海域則有互花米草蔓延,破壞潮間帶生態環境,尤其是浯江溪口國寶紅樹林生存面臨浩劫,有待全民一起除草除害。



金門縣建設局指出,互花米草的英文學名為Spartina alterniflora,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美國東南部海岸,因為經濟因素在1979年引到中國大陸,約十多年後,迅速侵害了沿海灘地,影響近海生物棲息,堵塞航道,導致海水水質變劣,還誘發赤潮。



金門縣建設局表示,金門的互花米草約在十年前,可能隨海漂或候鳥遷徒,從中國大陸傳入,在浯江溪口、南山、嚨口、瓊林、浦邊、劉澳、呂厝、西園、官澳、金沙溪、田墩海堤皆有發現,面積約八公頃,其中,浯江溪口的紅樹林生態面臨浩劫,最引起關切。



金門縣建設局從今年四月起,在荒野保護協會協助下,選定浯江溪口設定十八個樣區進行移除試驗,發現以人工拔除、掩埋方式、連續割除三種方式移除互花米草最有效果,因此,今天舉辦宣導活動,全面展開除草行動。



金門縣建設局強調,移除互花米草行動,在紅樹林和互花米草共生區,將採人工方式拔除,互花米草密生區則採機械方式掩埋,並進行長期監測,以長期抗戰精神遏阻害草蔓延。


引用網址:http://www.cna.com.tw/localnews/pageview.php?id=200810030050&area=g&page=01&code=ac727a3d108f047c0f1ce4e1a2938a0f



中國惹禍? 互花米草入侵 金門除害



更新日期:2008/10/04 04:09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又是中國惹的禍﹖疑自中國漂來的互花米草,幾乎將金門縣浯江溪口的紅樹林溼地吞蝕殆盡,縣府擔心外來入侵種「鳩佔鵲巢」,成為金門的灘塗殺手,除已委外剷除,並於昨天發動在地民眾一起動手除害。


互花米草繁殖力強,自前年發現出現在金門浯江溪口後,縣府雖曾僱工清除,但因不是採取除根法,經過一年多蔓生,很快又重新佔據大片紅樹林生長的溼地。


金門保育人士陳長志指出,互花米草俗稱「大米草」,原產於美國東海岸,約在1979年左右,中國相中其耐鹽、固岸定沙的功能而大量引進,最後卻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陳長志說,一般灘地要完全抽乾需要三年,如果種植互花米草可能只要二年;等到中國發現它「阻斷排水交換功能」過於強大,甚至影響船隻進港的嚴重性,才於前年採取因應作為。


據中國的報導,互花米草一旦定著覆根,每年約以10%的驚人速度成長,會破壞泥灘棲地生態環境,包括蟹、貝類、彈塗魚、紅樹林的生長空間,且目前並無任何有效解決方案。


縣府建設局課長楊慧明表示,使用化學除草劑是殺死互花米草最快的辦法,但浯江溪口也是水源所在地,縣府絕不會使用除草劑,寧願透過宣導,請全民一起動手用最原始的方法除害。


引用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004/78/17201.html



互花米草入侵金門面臨生態浩劫



記者李金鎗/綜合報導


浯江溪口紅樹林發現互花米草入侵,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金城國中今年科展作品也以金門潮間帶『互花米草』為題材探討研究,金城鎮長蔡輝詩非常憂心,日前在縣務會議中大聲疾呼,建議縣政府應重視互花米草的嚴重性,積極著手處理防治,否則互花米草危害不斷加劇,一旦傳佈入侵台灣,將是繼布袋蓮、小花蔓澤蘭後,台灣又一件外來種植物的生態浩劫。


根據大陸新華網的新聞報導,互花米草原產於美國東南部海岸,因為經濟因素在一九七九年引到中國;約十多年後,迅速侵害了沿海灘塗地,致使魚、蟹、貝、藻等大量生物喪失生長及繁殖的場所,直接導致海產資源銳減,航道堵塞,使大片紅樹林消失,海水水質變劣,還助發了赤潮。金門地區的浯江溪口、劉澳海岸及官澳,目前已有大量互花米草分布,且族群擴展迅速;相關單位必須作長期監控,才能免於危害地區的濕地生態。


金城國中黃靜柯老師在科展作品中指出,互花米草,是我們這次科展研究的對象,它大多分布在浯江溪口的爛泥巴裡,海濱公園中也有他們的蹤跡。互花米草是由對岸漂流過來的外來種,由於繁殖能力強,嚴重影響本土生態,我們藉由觀察互花米草在金門潮間帶的生長情形,及自己種植互花米草等實驗中,了解互花米草,進而研究如何避免它擴展生長範圍。


黃靜柯老師也指出這次科展研究所做的結論是,金門的互花米草,主要分布於水頭 (即將被填成陸地)以及浯江溪口的溼地,金寧鄉古寧頭北山村郊西北邊有一小內灣,也有小面積存活;金門北海岸從瓊林起,沿潮間帶軟泥生長,浦邊、洋山、西園,直到官澳灣等海岸溼地,均有互花米草的蹤跡;東海岸、南海岸,未發現其蹤跡。互花米草的生命力強,只要土地微溼,在沙灘、溼地、岩石縫、汙水中均能夠生長;耐鹽、耐鹼,快速擴展而造成紅樹林生長區銳減,嚴重影響動植物的繁殖與棲息。


黃老師的實驗顯示,只要不將其根剷除,就算去除它的葉、莖,它仍會繼續生長,但要去除全部的根相當困難。因此,較適合使用抬高水位與割除合併的方法:綠色植物需進行光合作用,吸收水、CO2以產生能量;其餘能量(養分)則儲存於根部;割除互花米草的葉子,使光合作用無法順利進行,再加上水淹,減緩呼吸作用,進而抑制其生長和過度擴散。


據了解,互花米草原產美國大西洋沿岸,是一種生長在潮間帶的多年生鹽沼植物,植株耐鹽耐淹,抗風浪,種子可隨風浪傳播,根系分佈在六十公分深的灘土中,單株一年內可繁殖幾十、上百株。互花米草會造成潮間帶陸化,破壞潮間帶生物棲地,對潮間帶生態影響甚鉅,已名列世界百大入侵生物。


鎮長蔡輝詩表示,互花米草來自中國沿海,經由海漂和鳥類挾帶種子,侵襲金門海岸,目前,互花米草長滿金門西部和北部海岸地區,並且快速擴展,浯江溪口紅樹林為免生態浩劫,金門縣府建設局也曾展開割除防治,派人用割草機以人工割了一遍,根部並未除去,但是今年再去看了以後,互花米草一樣在原地重生,且蔓延面積越來越廣。


蔡鎮長說,在環境保護功能方面,紅樹林由於特殊的形態,可以攔截泥沙擴大灘地,也可以保護海灣不受大浪的直接襲擊,具有護岸功能。同時紅樹林提供許多的生物庇護的場所,可以過濾有毒物質及營養貯存,如果紅樹林消失,會使得污染物會直接排入海中,生存在河口的生物會受到波及,影響河口生態體系至鉅。


要想把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斬草除根是個難題。據了解大陸學者經過多年研究,已成功研發了治理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的新技術「刈割和水位控制方法」綜合物理控制技術,而且效果非常好。


引用網址:http://www.kmdn.gov.tw/article/news-2008-8-29-23-45-9.htm



外來植物入侵破壞生態多樣性



記者張建騰/專題報導


豬草、銀膠菊是過敏源,已對金門產生過危害;銀合歡、馬纓丹不斷擴散,則會消滅他物種-外來植物的引入雖然可以使生活更豐富,卻也會破壞環境,或威脅生態系多樣性;為了減少外來植物對環境的衝擊,必須對外來植物進行管理!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人員黃士元(博士)上個月曾應邀在金門縣林務所舉辦的保育研習活動中講授「外來入侵植物及生物多樣性」。他列舉並說明了二十種具有最高危害力的入侵植物,包括:菊科植物-小花蔓澤蘭、豬草、掃帚菊、大花咸豐草、銀膠菊、牧地狼尾草、象草、星草。豆科植物-銀合歡、美洲含羞草、田菁。莧科植物-空心蓮子草、青莧。雨久花科-布袋蓮。馬鞭草科-馬纓丹。


根據黃士元的說明,植物從自然分布的角度加以區分,可以分為原生植物及外來植物。原生植物是指在台灣(或金門)演化及由周邊地區自然擴散而來的植物;外來植物的判定則是以過去的文獻資料及人類活動紀錄,再輔以其他證據;凡受人類活動影響而被帶入台灣(或金門)的植物者,都可視為外來植物。


外來種植物的來源包括「蓄意引入」和「非蓄意引入」,蓄意引入有合法引入的,例如農作物、水產養殖及生物防治等,也有非法引入的,例如走私。非蓄意引入的管道則非常紛雜且不易預防及控制,它們也可能伴隨合法而來。


一個植物的物種,經過引進,通過地理障礙,擴散到該植物自然分布的範圍之外,就會成為「外來種」。外來種克服了繁殖上的障礙,能在自然環境中長存,繁衍,就會成為「歸化種」;當歸化種改變了自然環境,嚴重影響了生態平衡,就被稱為「入侵種」。


入侵過程包括:引進-野化-繁衍族群-擴散。「入侵種」會讓棲地內原生植群的組成、結構或生態系的演替過程,產生重大改變。


金門、台灣等獨立的島嶼,原本擁有獨特的生態系;外來種植物歸化後,常會因為缺乏天敵調節,或缺乏人為控制,導致族群在短期間就快速擴增,打破當地生態平衡,排擠當地的原生物種,導致原生物種族群減少,甚至絕滅,有時也會造成人類的損失,例如:布袋蓮會在水域造成經濟性損失,小花蔓澤蘭會在陸域造成經濟性損失,豬草、銀膠菊、大花蔓陀羅、毛地黃、守宮木等會危及公共衛生和人體健康。小花蔓澤蘭的蔓延,台灣在民國九十六年,已有四萬一千多公頃的面積受到危害。


在台灣地區,有紀錄引進的外來植物共有四千五百種;已歸化的外來植物已經超過四百種;具有高危害力的入侵植物,約有五十種;其中有二十種已度過停滯期,擴散之後,將會對台灣農林生產及自然生態環境產生重大衝擊。


台灣的二十種高危害入侵植物中,有些也正在威脅金門,例如:銀合歡、大花咸豐草、布袋蓮、馬纓丹....等;另外還有互花米草。


根據大陸新華網的福建報導,互花米草原產於美國東南部海岸,因為經濟因素在一九七九年引到中國;約十多年後,迅速侵害了沿海灘塗地,致使魚、蟹、貝、藻等大量生物喪失生長及繁殖的場所,直接導致海產資源銳減,航道堵塞,使大片紅樹林消失,海水水質變劣,還助發了赤潮。金門地區的浯江溪口、劉澳海岸及官澳,目前已有大量分布,且族群擴展迅速;相關單位必須作長期監控,才能免於危害地區的濕地生態。


大花咸豐草的環境適應能力極強,可終年開花,不斷產生種子。它可以入侵海拔二千公尺的山區道路,在低海拔地區則已嚴重取代原本分布的鬼針草(刺查某)及小白花鬼針草。刺查某可以用來做青草茶,和大花咸豐草不同。


銀膠菊也已入侵金門多年。這種植物外表的微毛含有對肝臟有毒的成分,也含有可以造成染色體傷害的成分,會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及農畜生產問題。當人體多次接觸到植株、花粉及殘體碎片後,會引發皮膚炎及其他過敏反應(Evans, 1997)。


豬草於每年秋季開花,會產生大量種子,形成高密度族群,具有侵入農地及休耕田的潛力;危害地區已包括金門全島、馬祖、台灣中部以北的海岸及內陸的荒地。豬草的花粉是強過敏原,可以導致呼吸系統產生過敏反應。


銀合歡有固氮能力,具剋他化學物質-含羞草素;它可以侵入貧瘠乾旱的區域,成為惡地;它的種子具休眠性,可存活十幾年。全台已有數千公頃的山林遭到侵入-受害的地區很難清除,棲地的復育非常困難。恆春已有約三分之一台北巿大的面積遭到入侵;金門有許多地方和雷區也常有銀合歡帶來的麻煩。


大黍是一種叢生不匍匐的入侵植物;種子可隨風力、水流及動物散播;遭火燒或被切除地上部後,仍可再生。大黍具有剋他作用及耐蔭特性,可以形成高密度的族群,生物量很大。在旱季中,大黍枯黃的莖葉易引起火燒,火燒後,其它物種都燒光了,只剩下大黍。台中大坑的大黍,已讓森林變草地,不但植物生態系改變了,林木原有蟬、鳥也沒有了。大黍的研究,可以做為博士論文。目前,金門和馬祖都已經有大黍了!


布袋蓮在金門很多水域都有,每一棵布袋蓮在暑假可以生出一千棵,使水域阻塞。布袋蓮可以無性繁殖,種子也可以休眠。


馬纓丹在金門地區數量不少,以往因為價格便宜,被廣泛用於綠美化,如今卻已成為危害其他物種的入侵植物。


外來植物的引入,原本是為了豐富生活環境,但是外來植物若變成入侵植物,反而會破壞生態系多樣性,對農業生產及環境造成衝擊,因此必須進行管理。例如在各地一片香草熱中,被引進的香草已有二、三百種,其中已有幾種具有入侵的潛力。


黃士元表示,對於具有高危害力的非本土植物,應該以檢疫的方式,摒拒於境外;並且要建立有效的監測系統,在植物侵入初期尚未擴散前予以防制。此外,還應該減少對外來植物的引進,多用地方性的原生植物來進行綠美化。在金門,可用的原生植物包括:潺槁木、豆梨、郁李等。


引用網址:http://www.kmdn.gov.tw/article/news-2008-1-8-22-53-35.htm



浯江溪口紅樹林為免生態浩劫建設局著手展開處理



記者陳榮昌/縣府報導



紅樹林有了「護花使者」?事實上,不是「護花使者」,而是「互花米草」。


縣府表示,浯江溪口紅樹林發現互花米草入侵,為確保紅樹林的成長,縣府建設局已積極著手處理中。


縣府說明,互花米草又稱大米草,為多年生草本,生於潮間帶,植株耐鹽耐淹,抗風浪,種子可隨風浪傳播,根系分佈在六十公分深的灘土中,單株一年內可繁殖幾十、上百株。互花米草會造成湖間帶陸化,破壞湖間帶生物棲地,對湖間帶生態影響甚鉅,已名列世界百大入侵生物。


縣府指出,互花米草原產地為美國東南部海岸,在美國西部和歐洲海岸歸化,中國大陸自一九七九年開始引進,它具有耐鹼、耐潮汐淹沒、繁殖力強、根系發達等特點,曾被認為是保灘護堤、促淤造陸的最佳植物。


但近年來卻逐漸變成害草,因為互花米草有超強的生存能力,瘋狂地霸佔著灘塗,嚴重破壞沿海灘塗的生態環境,導致密密麻麻的互花米草底下鮮有生物,中間沒有鳥的歇腳地,身旁的植物被擠壓得枯黃、萎靡。危害的情形主要包括:破壞近海生物棲息環境,影響灘塗養殖;堵塞航道,影響船隻出港;影響海水交換能力,導致水質下降,並誘發赤湖;威脅本土海岸生態系統,致使大片紅樹林消失。


如何有效抑制互花米草的繁殖?縣府說,目前人工及機械清除效率低;除草劑通常只能清除地表以上部分,對於灘塗中的種子和根系較差;而生物防治尚在實驗階段。


目前作法為,在不影響濕地生態原則下,考量以人工及機械清除,而據報導,大陸福建興華農林研究所和羅源縣林業科學技術推廣站共同開發出「灘塗米草除控劑」,在羅源灣松山鎮和霞浦縣東吾洋試點取得成功,解決米草一天逢兩次漲潮無法徹底根除的難題,採用最新化學配方與助劑讓其快速吸收,達到控滅效果。同時,經大陸國家海洋局閩東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浙江醫科大學等權威部門鑒定,該藥劑使用後無化學殘留,不影響灘泥土壤成分,不影響海洋生物環境,並在試點上成功種植紅樹林,有助於修復與改善濕地生態環境,因此,建設局將積極與大陸連繫洽詢相關事宜。 浯江溪口潮間帶可以說是金門紅樹林分布最具代表性的地區,此處主要以海茄苳為主,據金門地區生態研究專家陳西村在「金門的紅樹林」一文中估計,數量大小植株應可達萬株以上。全世界紅樹林植物約有六十餘種,金門由於冬季低溫的限制,真正紅樹林只有水筆仔、海茄苳、桐花樹及老鼠勒四種。


明明是一片青蔥翠綠的植物群,為甚麼卻稱呼為「紅」樹林?


陳西村說明,紅樹林的中文名稱源自於紅樹科植物紅茄苳的特徵,這種樹的木材、樹幹、枝條及花朵都是紅色的,其植物體內因含有大量的「單寧」,可以提煉染料,在空氣中氧化即成紅色,故稱之為「紅樹林」,後來乃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沿海潮間帶泥濘地上所有的植物群統稱之為「紅樹林」,又稱「潮汐林」。


紅樹林濕地早期被誤為蚊蚋叢生的瘴癘的地方,因此不被大家所珍惜,近幾年各國漸漸注意到紅樹林在生態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紅樹林價值觀逐漸改變,環保意識的高漲更使得紅樹林的保育成為世界性的課題。紅樹林主要具有生態、環境保護、學術教育、經濟等功能。


在生態功能方面,紅樹林沼澤區內匯集來自上游及海洋所帶來的各種有機物及有機鹽,再加上紅樹林植物體本身新陳代謝所掉落之枯枝落葉,會使得在區或沈積大量的有機養分,可以藉著潮汐提供給海域內的浮游生物利用,而沉積底泥中之有機物是底棲動物的最佳生存環境,如此形成一個完整的碎屑食物網,提供魚、蝦、貝類等生物豐富的食物來源及棲息場所,同時構成一個具有高度生產力的生態系,是聯結陸地與海洋的重要媒介。紅樹林同時是鳥類重要的覓食場所,海棲生物的棲息場所,保護紅樹林可以維持海岸河口生態的平衡發展,更是保護候鳥及珍貴稀有生物的棲息地。


在環境保護功能方面,紅樹林由於特殊的形態,可以攔截泥沙擴大灘地,也可以保護海灣不受大浪的直接襲擊,具有護岸功能。同時紅樹提供許多的生物庇護的場所,可以過濾有毒物質及營養貯存,如果紅樹林消失,會使得污染物會直接排入海中,生存在河口的生物會受到波及,影響河口生態體系至鉅。


在學術教育功能方面, 紅樹林生態體系的組成分子相當豐富,有藻類、菌類、鳥類、魚類、節肢動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軟體動物等等,對於遺傳基因之保存相當重要,且紅樹林內之生態,對於學術研究非常重要。


在經濟功能方面,紅樹林樹皮含有大量的單寧,可以作染料的萃取,木材可以作建材、家具及炭材。紅樹林是許多魚蝦貝類的最佳覓食場所,如果在養殖場裡種植紅樹林,可以利用其枯枝落葉,提供養殖食物的來源,減少飼養成本。


引用網址:http://www.kmdn.gov.tw/article/article/news-2007-9-26-23-30-3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zgo0204 的頭像
    ezgo0204

    ezgo0204的部落格

    ezgo02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