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2008/10/22)的金門日報有幾則新聞都跟外來種動物有關,金門有環頸雉跟綠孔雀已經不是新聞了,我個人就曾經在歐厝風獅爺附近看到環頸雉,在金門城海邊看過綠孔雀。


我比較關心的是,金門的環頸雉既然不是台灣特有亞種(OS.當然不是,如果金門有,那還叫台灣特有亞種....)那牠到底屬於哪一種?我去看原始的報告,作者推論金門的環頸雉是華東亞種。這就奇怪了,以地緣來看,金門如果有環頸雉,也應該是華東亞種才對啊,如果台灣亞種的環頸雉出現在金門,那才叫做外來種吧..........


大家都忘了,金門跟台灣之間隔著寬闊的台灣海峽,但是金門跟大陸的距離卻是肉眼就可以看到對岸........


金門到底以前有沒有環頸雉?這個問題該先做個確認,如果因為牠不是台灣亞種就斷定是外來種,會不會太大台灣主義了啊?確定金門以前沒有,現在有,再來大聲的說金門環頸雉是外來種吧!搞不好金門環頸雉能在短時間大量擴張的原因是金門本來就有環頸雉,怎麼可以說是短時間內有一定的數量逸出野外,誰沒事去金門大量野放環頸雉啊?不然怎麼會短時間內有一定數量逸出?


如果因為金門環頸雉不是台灣亞種而撤除保護,可預期的,金門野外的環頸雉很快就會被抓光,因為大家都知道牠可以吃,而且味道不錯,雖然研究人員也不主張對金門環頸雉進行獵捕。


環頸雉的存在是個事實,只要加以管理說不定還會成為金門的特色,就像金門的喜鵲一樣,到時候一定會有人專程跑去金門看環頸雉,只要不破壞農作物,在國家公園範圍內選定一些區域繁衍不是很好嗎?不是保育類也有好處啦!可以推環頸雉大餐,讓人們看到野外的環頸雉之後,還能就近找餐廳享用大餐。


外來種就該死嗎?


真是夠了!


好好的經營管理,牠們還是會變成地區特色的,我喜歡顏老師的思維:量多才捕殺,量少要保護。


而且別忘了,台灣保育類動物名單中也有外來種,那就是別名客鳥喜鵲」。


 


以下文圖引用自金門日報網站:


金門環頸雉百分百確定非台灣特有亞種



記者張建騰/綜合報導








金門的環頸雉,百分之百確定不是台灣的特有亞種,不是保育類動物!



金國家公園今年(九月)舉辦的九十六年度委託研究成果發表會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結果表示,金門的環頸雉比較接近華東種,算是一種入侵成功的外來種。由於金門的環頸雉是外來種,如果要適度捕獵,不論由法律或是生物的角度來看,都不產生衝突。


金門國家公園委託所做的「金門環頸雉暨相關棲息生態環境調查」,研究主持人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李壽先。他表示,他在研究之前,就已經可以預判金門的環頸雉並不是台灣特有種,因為外型上有顯著的差異,實際以兩種遺傳標記進行研究後,結果也證實如此。


在基因序列特徵上,金門環項雉基本上與台灣的環頸雉是完全沒有關係的;與金門環頸雉較相近的鳥種是華東種,分布於福建、上海、浙江一帶。


環頸雉共有三十一個亞種,台灣的環頸雉是特有亞種,只有台灣才有,因此被列為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過去,環頸雉在金門一直有穩定的族群數量,一方面因為羽色鮮麗,得到鳥友們的喜愛,一方面又因為破壞農作,受到農友們的厭惡;但是,長久以來,對於金門地區的環頸雉是否屬於受法令保護的台灣特有亞種,一直存在著爭議。


經由這項研究,李壽先表示,如果在經營管理上,有必要對金門的環頸雉進行捕獵,在法律面和生物學上,都不會有衝突-當然,這並不代表研究人員主張對金門環頸雉進行捕獵。


「金門環頸雉暨相關棲息生態環境調查」是於二零零七年,定期調查金門西北部三百六十八公頃的範圍;由於金門的環境具有高度的均質性,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這樣的範圍,是具有代表性的-不需要進行全島普遍性的調查。


研究的重點之一就是解答金門環頸雉的種源問題。研究發現,在生物分類上,雞形目(Galliforms)雉科(Phasianidae)雉屬(Phasianus)的鳥種包含「綠雉」(Green Pheasant)和「普通雉」兩種。綠雉的分布只局限於日本;普通雉則廣泛分布於歐洲、北美、日本、智利、紐西蘭、澳洲塔斯梅尼亞島等。


普通雉共有三十一個亞種,長相不太一樣,包括黑頸雉群四個亞種、白翅雉群四個亞種、吉爾吉斯雉群二個亞種、塔里木雉群二個亞種、灰腰雉群十九個亞種。台灣亞種和金門的環頸雉都是灰腰雉群裡的成員,但長相並不一樣,基因序列也不一樣。


在來源判定和遺傳多樣性分析上,研究人員是利用「粒腺體DNA序列分析」和「微衛星體(microstatellite)基因座分析」兩種遺傳標記進行研究。研究所採用的樣本,有些來自台灣,有些採自金門,有些來自國際基因庫,有些由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劉影)提供。


進行「粒腺體DNA序列分析」時,研究人員共得到十一隻金門環頸雉與二十隻台灣環頸雉的粒腺體控制區序列,並發現金門、台灣的樣本明顯分為兩個系群;但相較於其它亞種,金門環頸雉、台灣環頸雉與華東種環頸雉在親緣上還是比較接近。台灣的樣本中,有兩個樣本與黑頸雉親源較近,顯示台灣環頸雉可能已經受到外來亞種遺傳的污染。


在「微衛星體(microstatellite)基因座分析」的研究上,發現金門與台灣環頸雉族群間的遺傳分化程度並不大;不過,基因座「2420」在兩族群是明顯分化的-李壽先表示,光憑這一點,就可以證明金門的環頸雉與台灣的環頸雉並不相同。


此外,在外部形態的比對上,普通雉的「台灣亞種」、「廣西亞種」、「華東亞種」等三種,都是頸圈有中斷的亞種。研究人員發現,金門環頸雉與台灣環頸雉的白色頸圈較窄,且在前頸有中斷(不完整)的情形。進一步比對部顏色,發現金門環頸雉的部是棕黃色的,台灣環頸雉的部是棕白色的,兩種在外觀上並不相同。


綜合兩種遺傳標記(粒腺體DNA、微衛星體基因座)及外部形態比對的結果,研究人員推測金門地區的環頸雉並非台灣特有種,而是外來的華東種。


在遺傳多樣性的研究上,研究人員發現金門環頸雉的遺傳多樣性低於台灣環頸雉-相關研究結果與金門環頸雉是由人工圈養擴張而來的說法相符。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金門或台灣,環頸雉都有近親交配的可能性。台灣環頸雉出現近親交配的原因,可能是多數棲地破碎,各自形成小族群。


由於金門的環頸雉仍保有遺傳多樣性,推測金門環頸雉並不是僅由少數圈養的個體繁衍而來,而是在短時間中,有一定數量的個體逃逸至野外,然後擴展開來。金門地區的環頸雉,可能不只一次被釋放或逃逸,多次入侵的結果,才使得外來亞種得以維持其遺傳多樣性。


引用網址:http://www.kmdn.gov.tw/shownews.asp?newsid=45858



綠孔雀可能成為金門田園新害客



記者張建騰/綜合報導



環頸雉會危害農作,但危害農作最厲害的動物,卻可能是老鼠!另一種可能會在未來與環頸雉競相危害農作的,則是族群漸增的綠孔雀!



鳥類專家顏重威昨天應金門縣建設局之邀以「環頸雉在金門」為題,在「認識金門環頸雉及對農作物的影響宣導研習」分享環頸雉的種種。顏重威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退休,也是金門原鄉人。


顏重威表示,環頸雉是狩獵鳥、觀賞鳥、經濟鳥,也是文化鳥。環頸雉在台灣原本有特有種,後來因為獵捕過度,逐漸減少,有人從美國引進中國的環頸雉到台灣,並與台灣亞種交配,變成雜種。


後來,又有人把雜種的環頸雉引到金門,原本是要養來賣,但因為生意不好,加上管理不好,颱風吹壞雞舍,環頸雉就逃逸成為山雞,又因為在金門很能環境適應,沒有天敵,沒有競爭,族群越來越龐大,目前估計在大金門可能有一千八百多隻,小金門則比較少見。


環境雉是多配制,繁殖力強。一隻母雉一年可生兩窩,每一窩有八到十六枚蛋,但出生率和存活率並不清楚,只知道牠們在四月叫春,八月子出,這段時間最容易看到鳥蹤。


顏重威表示,會危害農作的動物不只是環頸雉,還包括厝鳥仔、白頭翁、八哥、斑鳩、客鳥、秧雞,但老鼠可能是最厲害的。除此之外,綠孔雀也可能成為未來的農田害鳥,應該及早因應。


顏重威表示,金門的環頸雉顯然不在已公告的保育動物之列,但這部分仍存有討論空間;不論是否為保育類,只要會危害農作,還是可以捕殺,並不會犯法。


要避免環頸雉的危害,除了用各種方式獵捕外,加大種植的面積也是一種方式。他表示,金門的環頸雉大概是清不完的,若要提供觀賞,讓農民承擔損失,好像也不妥當-這要看農民自己的態度,有些人對環頸雉恨得不得了,有些人則有歡喜心及包容心,願意與萬物共存。


顏重威表示,野生動物的管理原則就是-量多就捕殺,量少就保護。政府應該如何協助農民防範環頸雉或輔導轉作,彼此可以進一步「參詳」看看。


引用網址:http://www.kmdn.gov.tw/shownews.asp?newsid=45859



非保育類動物抓山雞免受罰



記者張建騰/綜合報導


金門的環頸雉(山雞)並非保育類動物,要抓,要殺,要賣,甚至要吃都可以;不過,農友如果要設網具,置獸鋏,抓山雞,還是向農政單位報備,才不會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金門縣政府建設局昨天舉辦「認識金門環頸雉及對農作物的影響宣導研習」,由農委會林務局技正王冠邦應邀為農友及農政人員講說「野生動物保育法與環頸雉」。


王冠邦表示,環頸雉的台灣亞種只有台灣才有;野生的台灣亞種,就是保育類動物,若是獵捕、宰殺被查獲,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可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金;但若是人工飼養的台灣亞種,則不受《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保護,可抓,可殺,可賣。


金門的環頸雉已經證實並非台灣亞種,野生的,人工養的,都不受《野生動物保育法》,因此可抓,可殺,可賣。


金門的環頸雉雖然已經造成農友的損失;不過,不論是《野生動物保育法》或《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都沒有補償的規定,因此沒有任何現金救助、補助或低利貸款的救助。


在研習會中,農友們抱怨環頸雉已經對農友造成嚴重的損失,建議政府比照六零年代交鼠尾、繳鳥爪的方式,獎勵除害;不過,王冠邦表示,獎勵的方式,可能會帶來許多後遺症,恐怕不宜,但農友還是可以用各種比較人道的方式自行捕獵。


與會的一位農友曾經以爛西瓜為餌,用獸鋏、鳥網捕捉過幾十隻環頸雉,並將方法分享給其他農民參考;他表示,只要材料充足,料理得當,山雞的肉是很好吃的。不過,王冠邦和農林課的人員表示,如果要架鳥網或佈獸鋏,還是要事先向農林課報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或麻煩-因為其它保育類動物還是可能受到傷害。


引用網址:http://www.kmdn.gov.tw/shownews.asp?newsid=4586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zgo0204 的頭像
    ezgo0204

    ezgo0204的部落格

    ezgo02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